【作者简介】李吉林,籍贯山东聊城市,现就职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人社局
热衷于诗歌、散文的创作,作品散见于《中国劳动保障报》《山东国土报》《聊城日报》《水城文艺》《鲁西诗人》《东昌月刊》《山石榴》等,出版诗集《雪花雨丝》《诗心杂念》
四十六、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
这不是,坐在葡萄藤椅子里阳台,看着葡萄酒柜的懦夫,加强芳香的葡萄酒,看着甜酒,甘油葡萄酒和强壮的两锅头,如果你想做一个杯子在今年秋天的葡萄酒,你将拥有过去
余光中的江湖和人生是:一转眼/算不算妙龄?/一辈子,算不算长久?/谜底啊谜底,在茫茫风里六七十岁月,墨客的故乡,不管大陆或岛屿,正热火朝天举行的震动不知何时本领中断
身在他乡外乡,心无落定,忧伤难解
从陆地到台湾的曲折流浪,再到美利坚合众国留洋与执教,墨客余光中的终身是飘荡的
毛笔时代的消亡宣告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终结,书画家们用毛笔写信也就成了生活的点缀而非每日的必须,因而虽然幽雅浪漫,终究是偶尔为之的即兴消遣
这情形有些象正在遭受破坏的原始生态,我们在享受工业化带开的各种便捷的同时,深深惋惜它的不可挽回,因此除了长叹一声,已别无他法
然我至今仍记得那一日,2004年的2月——28日
我只是无意识地在QQ里面查询,我根本没有想过会查出一个人,更何况是,一个朋友
这世间之事是多么奇妙,所以会有缘份一词吧?
每部分都有独立的功夫
要学会忍耐独立
带着梦寐以求的生活向往,我遇上了在扬花世界里快乐生活的周彻山,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工人
他拉得一手好二胡,手抄了近二十本扬花曲谱(自留或采用他人能看懂的格式、文字抄好送人),义务教唱了五六十个弟子,有近百名扬花爱好者簇拥在身边
这是个扬花沙龙!他们都是些没有什么文化的工人、农民、家庭主妇……吹拉弹唱全凭记忆和悟性
他们的活动场地是街头巷角、门前家中
就是这些人成为小城镇的娱乐明星,契合市民们的审美追求,自娱娱人
这些甚至称不上民间艺人的扬花爱好者,能清唱出整本大戏,能把二弦琴拉得勾魂掉肉……知我爱扬花,周彻山热情相邀
在他简陋的家中,我见识了真正的扬花
等我和婆婆、姐姐赶到的时候,灵堂已经快布置好了,人停放在屋子中间,天气炎热,大娘被装在了空调匣子里
这次如她所愿,没死前,她就叨叨说,让我死了吧,乘现在天不热,死在五黄六月的,儿子们都咋穿孝呢?“嘿,临死了,对她儿子想的怪周到,早干吗去了”?看着她的大儿媳妇扁着嘴说这些话的样子,其他的媳妇都笑了
她的大儿媳说,这下老太太去凉快了,躺在这空调里,你看她多舒服
其他的几个媳妇噗嗤一下笑出声来了
“哎,老大婆,你眼气咱婆,你给她换换去啊,让她起来,你躺着
”笑声传到屋外,婆婆赶紧出声禁止到,“不许笑了,该哭了
”我看着躺在那里的大娘,想起我已去世的母亲,泪水一下就涌上来,我和姐姐起头一哭,哭声跟着就起来了
后来听我婆婆说,我的那些叔伯哥、兄弟的竟然没一个进屋